內容目錄
Toggle清貓砂是喵皇賜予我們的神聖任務!身為一個專業的鏟屎官,除了按時清潔貓砂盆外,每天觀察貓咪的排尿與大便狀況更是非常重要的好習慣,因為貓咪大便型態會透漏出其健康狀況。但由於目前大眾的養貓方式仍以餵食乾飼料為主,其大便型態當然就會跟吃生食的貓完全不同,因此若你的貓咪是吃生食,網路上的訊息肯定大多都無法適用。而本篇文章,就是專屬於「以貓生食為主食」的貓咪,我們要解析貓吃生食後的大便怎樣才健康,其中包含了形狀、顏色、味道、軟硬度等特徵,幫助你在餵生食的時候,能分辨出正常的貓咪大便!
一、貓大便的型態分類
在談論吃生食的貓咪大便前,我們都要先認識一個最常用來描述大便的方式——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 Bristol Stool Chart,或稱Bristol Stool Scale),這個分類法是在1997年由布里斯托大學的Heaton和Lewis所發表1,雖然此篇文章最原本的研究對象其實是「人」而非「貓狗」,但後來也漸漸地運用到動物領域,包含在描述「貓」與「狗」的大便型態。
1. 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
大便類型 | 大便形狀 |
---|---|
第一型 | 一粒粒分開的硬球 |
第二型 | 帶有明顯凹凸表面的香腸狀 |
第三型 | 帶有裂痕的香腸狀 |
第四型 | 表面平滑的香腸狀(蛇狀) |
第五型 | 邊緣清楚的柔軟塊狀 |
第六型 | 邊緣模糊破碎的糊狀 |
第七型 | 無法成形的液體狀 |
二、貓吃乾飼料後的大便特徵
動物醫師普遍都認為,貓大便呈現在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第三、四型才是正常,第一、二型代表便秘及缺水,最主要是因為大多數的毛孩家長都餵食乾飼料為主。
通常乾飼料為了「塑形」及「降低成本」,都會添加含量不等的植物性澱粉成份,例如:穀類、米、玉米、小麥、碗豆、扁豆、鷹嘴豆、南瓜、馬鈴薯、木薯、地瓜……等,比起動物性蛋白,這些植物性蛋白都是不完全蛋白質,生物利用率相對較差;再加上經過高溫烘烤製成,會導致結構變性,更不容易消化吸收,因此會留下許多食物殘渣,導致貓咪排出體積較大的糞便!
此外,寵物食品業者為了降低乾飼料中精緻澱粉的比例,會額外加入膳食纖維(另一個好處是更容易將產品行銷給不熟悉貓營養的主人,讓他們誤以為有纖維才健康),而膳食纖維也會因為不被吸收且本身會吸附水分,貓大便就會變得和雜食性動物(如人類)相似——又臭又濕潤又大條。看起來就像是第三、四型的形狀了!
三、貓吃生食後的大便與原始型態相似
吃「生食」的貓咪飲食型態與吃「乾飼料」的貓咪大不相同,因此大便形狀當然也很不一樣。要了解吃生食的貓咪其正常大便形狀,就得參考生活在大自然的貓科動物。因為貓生食的意義在於給於貓咪「去除過度加工、高溫加熱的食品原料,並模擬貓原始的飲食組成,給予最符合天性的食物。且都不鼓勵給予活體獵物。」因此其大便型態當然相似自然界的貓科動物。
延伸閱讀:BARF Diet|Biologically Appropriate RAW Food diet|生物適性生食法
這些家貓原始祖先與自然界貓科動物的大便特色:
1. 大便乾濕度:偏乾
家貓的祖先為非洲野貓,其棲息地遍佈非洲、中西亞、印度的草原、灌木叢、沙漠環境2。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容易找到像湖泊、瀑布、河流等水源,為了能保留更多的水份,貓除了透過腎臟將尿液濃縮回收水份,腸道也會從大便中將水份再吸收。因此貓咪的大便偏乾且水份含量並不多。
2. 大便形狀:體積小
貓咪屬於「嚴格肉食動物」,身體構造演化成能高效率處理動物成份。由於生活在沙漠原野的貓,主要的食物來源都是小動物,如:鳥、鼠、兔子、昆蟲等,這些動物身體組成的共同點就是:高達75%的「水分」、高生物利用率的「蛋白質」、適度的「脂肪」、極低的「植物澱粉與纖維」,這樣的營養組成讓貓咪能充分消化吸收,後續剩下的食物殘渣相對較少,於是排出的大便體積小。
3. 大便味道:沒有明顯臭味
呈上,由於在原始生活中的貓咪,皆以食用高生物利用率的食物來源為主,因此營養吸收後剩餘的殘渣很少,也就不會讓腸道菌大量發酵而產生臭味,因此貓大便只有些許味道並不會有明顯臭味。
此外,從行為學的角度來說,貓會運用尿液與爪痕做出屬於他的領土,亦有警示的意圖;但相反的,他們習慣性地會將大便掩埋。除了因為排便時間較排尿長,容易遭受攻擊,貓大便也容易留下氣味導致蹤跡暴露(自然界中亦存在許多更大型的肉食動物,等著獵食貓維生)。因此,體積小且味道不明顯的大便,才利於掩埋!
四、貓吃生食後的大便特徵
由上述可知,如果我們餵食生食,也就是最接近原始天性的飲食,貓的糞便應該是小小的、味道不明顯、也不會有太多水份!因此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的第一、二型反而才是正常的貓大便型態3,甚至為第一型(一顆一顆)也不是便秘喔!
其特徵包括:
- 顏色:深褐色接近黑色、少數也可能會呈現黃色。深褐色的原因是生食中內含5~10%的內臟成分所致。
- 形狀:小長條狀、伴隨有顆粒狀。
- 長度:3~6公分。
- 外觀:剛排放出來的糞便有光澤感,過幾分鐘後光澤感消失。
- 味道:剛排放出來稍有臭味,過幾分鐘後完全沒味道。
- 乾濕度:剛排放出來帶有少許水份,過幾分鐘後水分消失。
- 軟硬度:偏硬,像黏土那樣有點Q彈,捏下去可以延展,甚至可以捏到像粗砂那樣散掉。
- 貓砂外觀:只有接觸到糞便的部分凝結或包裹起來,其他部分非常乾淨,不會沾染到其他砂。
- 頻率:每1~2天排便一次。有些也會到3天排便一次!
延伸閱讀:吃生食的貓突然不吃了、沒食慾|可能原因和就醫前居家處理指南
五、貓吃生食後的大便影像
六、吃生食的貓會便秘嗎?
若你之前不是餵生食,當開始執行後,必須要習慣貓大便量減少、變得較乾較硬、且可能1~2天才會大一次,不同個體甚至會超過2天才排便;這是因為生食並沒有額外添加纖維、澱粉,也沒有經過高溫加熱變性,因此食物消化吸收比率高,剩下的殘渣就少。所以,比起吃乾飼料的貓又濕又大又臭的糞便,吃生食後的正常糞便很容易就被誤解成是便秘。
別擔心沒有吃纖維的貓會便秘,貓屬於嚴格肉食動物,腸道已演化成適合處理動物性成分的狀態,額外添加貓不需要的植物纖維,反而會造成胃排空變慢、脹氣、水份從糞便流失。
但倘若有出現以下症狀,就需要就醫進一步做檢查:
- 貓大便時伴隨嚎叫
- 躁動,很頻繁地進出貓砂盆卻沒有排泄
- 食慾下降
- 嘔吐
但若沒有以上症狀,只是1~2天排便一次,基本上都是正常狀況喔!
七、結論
能理解生食是「最接近貓原始的食物營養組成、沒有過度高溫加工、沒有添加來歷不明的成分」,是很重要的心態!生食就像是我們人吃的「原型食物」,很天然、不過度加工調味,如:生菜、生魚片等。而乾飼料,就像是「經過高溫油炸後的加工食品」,無從得知內含的原料品質、添加物及製成包裝方式。
飲食組成的不同,當然就會造成大便型態不一樣,這是生食新手很重要的知識喔!
若你想瞭解如何實際製作出「營養均衡」且「無致病菌污染」的貓生食,我們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可以協助你進行!並進一步根據貓咪的狀況給予個別化的設計!陪伴你安全轉食!歡迎與我們預約諮詢 👉 進一步瞭解生食製作線上諮詢的細節內容!
🔸 本文版權由貓生CATRAWS所有,若需引用請告知。
🔸 本文所提及的「生食」,並非只是單純生肉,而是完全符合NRC營養規範的未烹煮食材組合;其中以具有產銷履歷的禽類為主要食材,並拒絕使用活體及野生動物。
🔸 貓生CATRAWS提供貓健康與營養的研究資訊。遵循良好的生食準備守則,可使健康管理方面有所成效。在進行任何貓飲食調整前,建議您先向動物醫師諮詢,本文無意作為診斷、治療或預防疾病之用。
文獻參考:
1. Stool form scale as a useful guide to intestinal transit time, Scand J Gastroenterol. 1997 Sep;32(9):920-4.
2. A revised taxonomy of the Felidae, Cat News. 2017
3. PURINA FECAL SCORING CHART
本文上架日期:202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