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oll to top

領養幼貓別只看外表,養貓前還要了解「這件事」

封面-領養幼貓別只看外表

大多數考慮養貓的人類們,早就著迷於貓的各種萌,在多少個夜晚裡刷過無數張萌照和無數部短片,療癒了身心靈。至於是什麼原因促成實際的養貓行動?根據不負責任的統計如下:

  • 在生活中很想要有個陪伴。
  • 因為認識的人撿到貓而發揮愛心幫忙收編。
  • 因為看到送養訊息而發揮愛心興起領養的念頭。
  • 在路上被貓直接欽點為鏟屎官兼長期飯票。
  • 一直很喜歡某個品種的外型,最後決定購買或領養。
  • 理性的做足功課,持續追蹤好多送養文,最後終於看到命定貓,才做出收編行動。
  • 原因不明——莫名其妙緣分就來了。

換句話說,大多數人在成為鏟屎官的時候,大多是看貓咪外型可愛、或甚至不考慮任何原因,純粹緣分和愛就把貓收編了。


一、養貓前先了解貓咪性格

但是,如果你是新手,真的得避免在毫無準備的狀況下就一時衝動收編貓咪,也最好不要看到外表喜歡的貓就馬上要養,除了要了解養貓前的準備事項,還要花一點時間了解更至關重要的「這件事」——貓咪性格。因為貓咪的內在性格對於外在的行為表現有極大的影響1有些貓咪非常溫馴、有的很有野性;有些貓咪很親人、有些非常有警戒心;有些相當文靜、有些卻很活潑好動;有些很勇敢、有些卻容易緊張。你應該要思考你的生活模式適合什麼樣個性的貓,才比較能夠簡單的起步,輕鬆地搭建起平衡的人貓生活。


延伸閱讀:養貓新手指南|貓用品完整清單大公開


不管是領養流浪貓也好、購買品種貓也好,收編貓咪真的不是看貓可愛或自己有愛就好;因為收編了之後,接下來要面對的是10幾年的朝夕相處,當然在這世界上存在著各種人貓相處模式,如果你是養貓「高」手,對於貓皇出的各種考題也許都可以應付的來;但若你是養貓「新」手,造成自己的生活人仰馬翻還不打緊,萬一因為錯誤的互動行為造成貓咪更多的傷害就糟糕了!因此,有些關鍵的資訊你一定要在養貓前就知道,才能在夢幻的粉紅泡泡中,更理性的提早知道未來的養貓生活的樣貌!


也許你會以為我小題大作,或是認爲養貓有愛心就好,為何還要這麼挑三揀四?容我把標題改成「談戀愛」不是對方外表迷人就好,第一次談戀愛還要了解「這件事」你也許就懂了!一段幸福的感情,絕對不是光靠外表就能決定,還包含了彼此個性、目標、興趣等眾多因素;養貓亦是如此,養貓生活並非完全就像網路影片那樣完美夢幻:在你工作時窩在你的腿上、在你睡覺時讓你擁入眠!事實上,反而是三不五時就會遇到有把拔馬麻對於貓咪的亂咬、亂抓、亂叫等問題行為而困擾。


如果談戀愛時,雙方愛了之後覺得不適合還可以分手說掰掰;那養貓呢?沒錯!可能就會有「棄養」的狀況發生!我在中途當志工的時光中,就遇到或聽到幾次有飼主因為不知道如何與貓相處而想把貓退回,美國人道協會( The Humane Society of the United States)甚至編寫了一套課程專門在講「貓行為與預防棄養Cat behavior and Retention Course」,就可明白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和吹毛求疵!

來源:rawpixel

二、如何了解貓咪的性格

貓咪性格如此重要,但是要在很短的時間就了解貓咪性格實在不容易!養貓之前,最好可以親自到收容所或是貓舍拜訪,而且與該貓咪有至少兩次的接觸,才可以更真實感受到你與貓咪的互動,同時也有機會蒐集到更多資訊。那我們可以在收編貓咪前,搜集哪些資訊呢?


貓咪性格由「先天基因」加上「後天社交經驗」所影響而成,根據這兩個大方向去認識他吧!


1. 了解先天基因


1-1 品種與花色決定性格

如果你喜歡特定的品種貓,可以先了解該品種貓的個性大概是如何,例如:豹貓通常是活潑精力充沛、無毛貓很黏人親動物又需要人陪、暹羅貓比較多話。


研究也發現,花色似乎也跟行為表現有關,因為兩者的基因調控有相同之處。2純色的貓咪(特別是黑色)會比虎斑貓更容易接受不同族群的貓,橘貓則是對其他貓較容易有敵意。3


但以上的統計研究並非絕對,還有很多因素會影響貓咪的性格,一定要再搭配接下來更多的資訊綜合判斷,別斷章取義喔!

延伸閱讀:貓品種專欄


1-2 父母的基因決定性格

研究已經證實,貓咪先天的性格與父母的基因遺傳有關4。如果貓咪的父母是很親人的,通常貓咪本身也會比較勇敢、比較友善的;反之,若貓爸爸貓媽媽對人類是高度警戒,貓咪也很容易遺傳甚至行為複製到這樣的性格。


你可以詢問目前的照護者:是否有貓咪親生父母的資訊,包含:其父親及母親的個性為何?有沒有影片?甚至是否可以直接與他們互動觀察?

來源:rawpixel

1-3 參考同胎兄弟姐妹的性格表現

如果沒有任何貓爸爸貓媽媽的資訊呢?(非常容易發生在收容所或中途協會領養貓咪時)


你可以觀察貓咪同胎兄弟姐妹的性格表現,也能推測出貓咪大致的性格。


2. 了解後天社交經驗

除了先天基因影響性格,貓咪在出生後的社交經驗,也會影響到其性格表現。除了了解貓咪是活潑還是文靜?勇敢還是膽小?還需要知道一個非常重要的資訊——社會化程度(Socialization)。社會化好的貓,對於人、其他貓、其他動物的接受度較好,對於新手爸媽來說也比較容易照顧;社會化程度不好的貓,不僅不容易融入群體生活,也容易因為環境產生壓力導致疾病,爸媽就需要非常有耐心並學習如何與這樣的貓相處。


關於社會化( Socialization)

在貓咪的生命軌跡中,並非任何時期的社交經驗都具有同等影響力。貓咪最關鍵的社會化時期(又稱為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是在二至七週大的年紀,因為在這時期幼貓的神經系統正快速成熟,因此對環境的經驗學習是最有效率的,也就奠定了重要基礎。

如果在這階段的幼貓接觸了人、其他貓和動物且有好的連結,成貓後他也會很習慣這些的存在。社會化好的貓,成年後更容易學習並接受新的人事物;即使經歷短暫的受傷或負面經驗,恢復後他也很快可以忘記那些負面情緒。

換言之,如果在這個階段的幼貓,受到的是負面的經驗,或是「空白經驗」——幾乎沒有接觸到人、其他貓和動物,成貓後就容易出現不適應、對新事物焦慮的狀況。即使在成貓時期可以慢慢做親訓或減壓,但是再如何補救,都無法像在社會化時期那樣有最好的成果。


通常我們能收編到貓咪都是過了關鍵的社會化時期了,換句話說貓咪的性格大致底定,所以了解貓咪「後天的社交經驗」是非常重要的,這幾乎可以推論出未來你的人貓生活會是如何。而我們在收編貓咪前要怎麼去了解貓咪「後天社交經驗」呢?


2-1 直接觀察貓咪與你的互動反應

「貓咪很願意主動親近你」是很重要的指標!


這也是為甚麼大家普遍認同可以收編不請自來的「命定貓」,一見到你就願意上前聞聞你、觸碰你、磨蹭你、甚至願意躺在你身上,這都是很正向的互動表現喔!代表貓咪後天的社交經驗、社會化是很不錯的!


沒有良好社會化的貓,即使在收容所或中途協會有專業的照顧者進行親訓,但有可能貓只對該名照顧者建立好的關係;你對這隻貓來說,就是陌生人,都必須要重新評估互動關係。


你也許聽過有些送養文會提到:貓咪比較怕生,需要很有耐心的主人慢慢照顧。當然無限的愛、耐心、及正確的親訓,絕對有機會改善人貓關係;但你得更理性的反省自己:自己是新手爸媽還是照顧貓咪老手?能接受貓咪可能躲一個月或更久都不見蹤跡?能接受養了貓卻有好幾週或幾個月都碰不到貓?願意花時間學習親訓?


這也是為什麼iCatCare並不鼓勵一般飼主養沒有社會化的貓,因為有些貓他一輩子都無法適應有人類的群體生活,有時候不正確的親訓過程對貓其實產生許多壓力,甚至人以為的親訓成功,其實是貓因為壓力太大而放棄抵抗掙扎5


2-2 了解貓咪過去的成長經歷

你可以詢問照顧者,貓咪過去的成長經歷(特別是社會化時期),以下節錄自國際貓科醫學會ISFM建議的項目6


  • 盡可能地多次親自造訪。
  • 該貓咪是否有被母貓照顧?照顧情形如何?
  • 呈上,如果沒有,了解沒有母貓照顧的原因以及這幼貓沒有貓媽媽多久了?
  • 是否有和其他兄弟姐妹相處?相處情形如何?
  • 呈上,如果沒有,了解沒有其他兄弟姐妹相處的原因以及這狀況何時開始的?

如果你有打算在未來會養第二隻貓,就更要了解這隻貓,他與母貓和手足間的關係;研究顯示,有母貓和手足一起成長,通常貓咪會比較勇敢也相對親人;若有跟其他貓互動,未來對其他貓也會比較友善;完全沒有母親照顧的幼貓,就比較有可能會對其他貓害怕或有攻擊性7

來源:rawpixel

延伸閱讀:我適合養第二隻貓嗎?先評估這六件事


2-3 選擇有主動幫貓咪做社會化的送養者或貓舍

送養者或貓舍如果不只是把貓咪奶大,而是更積極的幫助他們進行社會化,對於養貓新手是一大福音,你可以問問以下問題6


  • 這隻貓在社會化時期(二到七週大)有什麼樣「計畫性」的社交經驗?有接觸好幾組人還是只有照顧者?有沒有接觸其他貓?有沒有接觸其他動物?
  • 有做什麼對貓咪有幫助的生活物品的適應訓練?例如認識電視聲、吸塵器聲、毛梳、指甲剪等?

我們選擇社會化好的貓並不是人類自私的只想養到天使貓,而是一個社會化好的貓,他們更能適應人類的居家環境,他們明白人類、其他寵物、吸塵器沒有什麼好怕的,不會因為生活中這些人事物就產生巨大的壓力,這對於貓咪的福利也至關重要!

來源:rawpixel

2-4 流浪貓與品種貓的性格差異

如果經由專業的合法貓舍(懂貓行為、貓基因遺傳、貓健康概念並落實)所育種出來的品種貓,相對是比較親人親貓的;首先,貓爸貓媽原本就有好的社會化狀態,同時這些幼貓的成長環境也比較安全,也在社會化時期持續接觸人與其他貓咪。「先天基因」與「後天社交經驗」都同時滿足,所以社會化程度就會比較好!


而流浪貓,在生活的過程中,有可能長期躲避著人類和其他動物,甚至有很高的機率會遇到惡意侵犯,所以社會化程度通常較差。不過若是由社會化差的貓爸爸和貓媽媽所生的幼貓,在社會化時期恰好與人和其他動物有好的社交互動,這幼貓的社會化是可以變好的喔!


因此社會化程度好與壞,有多種因素皆會影響,還是建議親自與想領養的貓咪有多幾次互動,來觀察貓咪的反應,才是最好的喔!


三、自行養成貓咪親人的性格

如果你想要確保貓咪個性,甚至有計畫性的想要自行養成貓咪親人親其他寵物的性格,也是做得到的,方法就是:領養還在社會化期的幼貓。但領養年紀這麼小的幼貓,以下幾件重要的事情還是要知道:


  • 幫貓社會化需要投入很多時間:每天都至少需要花1~2小時甚至更長時間進行互動。例如:撫摸、抱等;如果你想讓貓也不怕其他大人小孩,還要刻意安排貓咪與人接觸;還有許多日常動作與物品需要讓他熟悉呀,包含指甲剪、外出籠、各種家電的聲音等。還有遊戲時間要安排呢!
  • 幼貓最好不要太早離開母親:至少可以到4週大貓咪自然斷奶後才領養,否則貓咪可能會出現吸吮異物代償行為。
  • 必須度過貓咪的換牙期:如果你只領養一隻幼貓,要做好心理準備,貓咪無法從同伴互動中學習如何正確的遊戲,無法學習控制咬與抓的力道,你有很高的機率會成為他練習的對象。大約會在6個月左右達到高峰!(即使你多麽的小心翼翼不用手腳和貓玩)
來源:rawpixel

延伸閱讀:貓咪咬人手腳!為什麼貓咪會攻擊?如何處理?


四、結論

正如同貓生CATRAWS的宗旨,「用更有知識的愛,打造人貓幸福旅程」。我們期許更多人能對待動物更有愛的同時,也希望能用對貓咪福利更友善的方式來與他們相處,而非用常識性或錯誤性的方式對待他們!若我們的愛心最終卻反而傷害了他們,這是很遺憾的事呀!


所以,從你的角度也好,從貓咪福利的角度也好,領養幼貓真的不能只看外表,記得在養貓前,多花一點時間了解「貓咪性格」,才能真正種下幸福的人貓生活的種子喔!


延伸閱讀:幼貓怎麼養?從4週齡到1歲都適用的照顧指南


YouTube video
領養LoLo的過程


歡迎加入貓生CATRAWS的LINE官方帳號,現在有提供LINE好友的專屬好禮!而且每個月都會有適合新手的直播線上貓課資訊,陪你一起與貓共創幸福生活!



🔸 本文版權由貓生CATRAWS所有,若需引用請告知。



參考文獻

1. ISFM Advanced Feline Behaviour for Veterinary Professionals, Module 3, Part 4.2 An introduction to what influences a cat’s ability to be a pet cat
2. Wilhelmy J, Serpell J, Brown D, Siracusa C. Behavioral associations with breed, coat type, and eye color in single-breed cats. Journal of Veterinary Behavior: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Research. 2016 Jun 30;13:80-7
3. Evidence of Selection on the Orange Allele in the Domestic Cat Felis catus: The Role of Social Structure, Dominique Pontier, Nathalie Rioux and Annie Heizmann, Oikos Vol. 73, No. 3 (Sep., 1995), pp. 299-308 (10 pages)
4. McCune S (1995). The impact of paternity and early socializ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cats behaviour to people and novel objects. 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 45, 109-124.
5. ISFM Advanced Feline Behaviour for Veterinary Professionals, Module 3, Part 4.7 Social learning beyond the sensitive period
6. ISFM Advanced Feline Behaviour for Veterinary Professionals, Module 3, Part 5.1 Selecting a kitten
7. Seitz, P. F. D. 1959. Infantile experience and adult behaviour in animal subjects. II. Age of separation from the mother and adult behaviour in the cat. Psychosomatic Medicine 21, 353-378.

本文上架日期:2022-05-08

關於作者

Shawn 楊舜霖  貓行為諮詢師

曾與家中18歲高齡糖尿病貓一同奮戰,對於貓咪飲食及行為有著濃烈的研究興趣。首場線上演講即有超過100人參與,至今演講及諮詢經驗已經超過1000人。

擁有ISFM國際貓科醫學會進階貓行為北美獸醫協會寵物營養雙認證。